酒这东西,在中国人的交往里总扮演着特殊角色 —— 有时是拉近距离的催化剂,有时是解闷儿的小玩意儿。可这几年,身边戒酒的、少喝的人越来越多,酒局都比以前冷清了不少。为啥大家突然不爱碰酒杯了?细琢磨琢磨,背后藏着几个挺实在的原因。
1、现在的人越来越把身子骨当回事了。
以前吃饭,劝酒的总说 “少喝两口没事”,可这几年,体检报告成了最好的 “戒酒令”。血压高了、肝功能异常了、尿酸超标了…… 医生指着单子一句 “少喝酒”,比啥劝诫都管用。小区里的老王,前阵子体检查出脂肪肝,当天就把家里的酒全收起来了,现在见人就说:“以前觉得喝晕了舒坦,现在才明白,能跑能跳比啥都强。” 就算没真戒成,碰杯时也会下意识少倒点,毕竟谁也不想拿健康换那点醉意。
展开剩余76%2、能玩的花样多了,喝酒不再是唯一的消遣。
搁以前,尤其在农村,没啥别的乐子,几个人凑一块,从晌午喝到天黑,醉醺醺地回家是常事。可现在不一样了 —— 想静下来,约上朋友泡壶茶,能聊一下午;想活动活动,健身房里撸铁、公园跑步,出身汗比喝晕了舒服;就算宅家,刷剧、打游戏、拼乐高,照样能打发时间。邻居家的小伙子以前总喊着 “不喝透不算完”,现在一到周末就往羽毛球馆钻,他说:“浑身是劲儿没处使,打球比喝酒痛快多了。” 选择多了,酒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。
3、查酒驾查得太严,开车的人压根不敢沾酒。
现在谁都知道,方向盘和酒杯不能同时碰。酒驾早就不是小事,轻者扣分罚款、蹲几天拘留,重了还可能蹲大牢,真出了事故,毁的是好几个家庭。前阵子小区门口查酒驾,半夜还有警察守着,有个小伙子心存侥幸喝了半瓶啤酒,刚拐过路口就被拦下,驾照吊销不说,还罚了不少钱。现在饭桌上只要有人开车,别人连劝酒的话都不会说,毕竟 “喝了酒开不了车” 已经成了共识,谁也犯不上冒这个险。
4、手头紧了,也是酒局变少的一个原因。
这几年过日子,处处都得算计着来 —— 房贷车贷月月催,孩子上学、老人看病,哪样都得花钱。一瓶好酒几百上千,一顿酒局下来,小半个月生活费没了,实在不划算。以前朋友聚会总说 “不喝贵的没面子”,现在大家更愿意选实惠的馆子,点几个家常菜,饮料代替酒水,结账时一算,省下来的钱够给孩子买两本辅导书。非必要的酒局能推就推,毕竟钱包瘪了,谁也没心思拼酒量。
5、社会风气变了,靠喝酒办事的套路不管用了。
早几年流行 “酒杯一端,好办事儿”,饭桌上喝得脸红脖子粗,好像合同就能签得顺顺当当。可现在不一样了,规章制度卡得严,权力都关进了笼子里,就算喝得再多,不合规矩的事照样办不成。单位里的老李跑业务几十年,以前总说 “酒桌是战场”,现在却常说:“现在谈事靠的是实力,不是酒量,喝多了反而误事。” 没必要的酒局少了,大家也乐得清静。
6、年轻人不爱这一套了。
90 后、00 后步入社会后,把喝酒这事儿看得特别淡。他们觉得,交朋友、拼事业,靠的是真心和能力,不是酒量有多好。同学聚会,点几瓶饮料、奶茶,照样聊得热热闹闹;同事聚餐,有人说 “我不喝酒”,没人会硬劝,反而觉得 “不勉强” 才是尊重。表弟刚参加工作,部门聚餐时有人劝他 “练练就会喝了”,他直接说:“我靠干活吃饭,不是靠喝酒,您随意。” 新一代的想法简单:没必要为了合群硬灌自己。
说到底,喝酒的人变少,不是啥坏事。这背后是大家更懂惜命了,更会找乐子了,也更明白啥是真重要的 —— 健康、踏实、互相尊重,可比那杯中之物金贵多了。照这势头下去,酒或许会慢慢回到它该在的位置:偶尔小酌怡情,而非必须的社交工具。这样的变化,谁不乐意看到呢?
发布于:广东省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